首家国家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首位负责人及首席教官边寒江先生,着重强调了高质量危化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点,同时指出目前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预案时效性不强、救援队伍能力不足、救援指挥不够科学、应急资源储备不充分、现场救援机制不够完善以及救援程序不够明确等关键问题分析其症结所在,并阐明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他首先提出了高质量应急救援体系系统逻辑的构建。基于事故不可接受的结果,通过情景构建、所需过程的时效干预、资源与资源的建立,各层级救援的最低保障划线、目标和优先事项的明确、以任务为导向的救援机制建立和行动方案的制定等手段优化救援体系。在解读逻辑构建的过程中,边老师特别强调了指挥中心的态势感知系统、信息集散系统、指挥呈现系统、决策辅助系统、协调和调度系统的“五大系统功能”建设。同时,他呼吁各方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进行全局性思考。要根据事故影响和环境特点进行区域划分和战略部署,要实现机制的层级划分、模块化建立以及灵活性运用和激活、调整。在讲解应急指挥系统构建时,全面阐述了指挥过程中的各个要点。例如:地理空间系统的运用、决策点的预判、初战的部署、行动的规划、从侦察到决策的动态循环等。并分析了现有指挥体系的优缺点和调整方向。例如,在分析国内大多外企在采用ICS系统的状态时,谈到设定安全官和情报官来进行安全和信息管理;采取一元化指挥和幅度控制等较好的做法。也谈到决策层、指挥层、现场处置层的界面不够清晰;“决策循环”在不同规模事故中的应用不够明确;现场指挥官的与原有工作岗位职权匹配不够;行政、后勤等方面资源不足等缺陷。在讲解现场处置关键要素时,再次提到了逻辑的建立和方法的运用。例如:被动救援和主动救援的逻辑和方法、人员疏散和室内避险的逻辑和方法、舆情控制和“信息公开”的内在逻辑和方法等。同时,特别强调不同事故的处置时效和方式。例如:人员搜救第一时间不能立即转运,首要任务是改善施害状态;可燃气体泄漏首先要解决的是“五火、三电、一反应”的问题;火灾事故要在发生、发展、扩大、升级的不同节点中从第一响应人和现场班组开始思考可能的扑灭、干预、控制以及后续救援到来前的间隔期间可采取的减缓方式。总体而言,边老师表示掌握逻辑和机理是应急救援的根本所在,也是构建高质量救援体系的前提,否则可能形成无效救援,甚至会出现事故进一步扩大的适得其反的结果。